中國臺灣網7月17日訊 7月9日至12日,在2025連臺經貿文化交流合作周期間,由大連市政府臺辦、莊河市政府等聯(lián)合主辦的第十屆海峽兩岸黑臉琵鷺保護主題交流會在連成功舉辦。作為大連對臺交流的金字招牌,本屆活動以“愛鷺護鷺e起來 連臺攜手共精彩”為主題,持續(xù)發(fā)揮“黑琵緣 兩岸情”的品牌效應,邀請兩岸野保人士、臺灣基層人士、兩岸婚姻家庭及臺青臺生嘉賓等40多人來連參會。
與會嘉賓合影。(中國臺灣網發(fā))
活動期間,大連市委臺辦、市政府臺辦主任楊代剛,莊河市委常委、市政府副市長陳高民,大連新聞傳媒集團編委會專職委員尹大勇,各有關區(qū)市縣、先導區(qū)臺辦負責同志參加交流會開幕式,現場聆聽嘉賓主題演講,交流分享兩岸黑琵保護事業(yè)的創(chuàng)新舉措及工作成果。
黑琵結緣,情牽兩岸。本屆交流會主題演講在大連原創(chuàng)紀錄片《黑臉琵鷺》驚艷亮相中拉開序幕,來自海峽兩岸的五位嘉賓依次登臺開講。他們以專業(yè)的視角、靈動的影像、感人的故事、生動的實踐,詮釋了“家在兩岸 心歸一處”的血脈親情,發(fā)出了“兩岸一家親,連臺親上親,愛鷺護鷺e起來”的共同心聲。
中國攝影家協(xié)會會員、莊河市工商聯(lián)執(zhí)委關曉東以“記錄生態(tài),保護生態(tài)——我們都是黑臉琵鷺保護者”為題,詳細介紹了大連莊河市黑臉琵鷺的種群數量、分布范圍以及活動規(guī)律,分享了近年來莊河市在黑臉琵鷺保護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果,體現了“人人爭做黑琵保護守護者”的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。
臺南市生態(tài)保育學會副總干事黃永豐以“舞動兩岸的交流使者黑臉琵鷺”為題,介紹了兩岸共同守護的瀕危候鳥黑臉琵鷺的外貌特征和生活習性,闡述了黑臉琵鷺跨越海峽兩岸的遷徙路線和兩岸生態(tài)保護成效,倡導以黑臉琵鷺為媒,深化連臺多領域交流合作。
莊河市昌盛街道張屯社區(qū)居委會主任湯化東以“筑夢生態(tài)家園 守護綠水青山”為題,講述了在莊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基層涉農社區(qū)在加強濕地保護、維護生態(tài)平衡、開展公益救助、推動科普研學、深化對臺交流等方面的系列舉措及進展情況。特別是他帶領社區(qū)群眾將張屯水庫打造成為觀駕湖黑臉琵鷺保護棲息地的心路歷程,受到臺灣嘉賓一致認同與好評。
臺灣黑琵家族野鳥學會創(chuàng)會會長王徵吉以“十全十美——T69”為題,回顧了明星之鷺——黑琵T69連續(xù)十年完成跨越海峽、往返南北的飛翔中所蘊藏的傳奇故事,以及去年6月在大連莊河與黑琵T69邂逅的精彩瞬間。他還代表臺南黑琵保護愛心人士,表達了“去年今日大連中,黑面依舊笑春風”“一別數月大連行,幾番風雨故人來”“我們這群人在大連圓夢之后,做夢都笑了”等諸多感慨,令現場嘉賓深受感動。
大連新聞傳媒集團紀錄片導演孫暉以“從《黑臉琵鷺》到《候鳥的旅行箱》”為題,講述了自然題材紀錄片《黑臉琵鷺》的拍攝、制作、播出及獲獎歷程。他在飽含深情、充滿張力的分享中,希望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在兩岸煥發(fā)新的生命力。他深情地說:“如果我到不了,就讓我們的新作品《候鳥的旅行箱》代替我跨越海峽去抵達!
兩岸野保人士赴莊河實地考察黑琵保護基地。(中國臺灣網發(fā))
兩岸野保人士赴莊河實地考察黑琵保護基地。(中國臺灣網發(fā))
基層人士及臺青在大連市內參訪交流。(中國臺灣網發(fā))
基層人士及臺青在大連市內參訪交流。(中國臺灣網發(fā))
在后續(xù)行程中安排兩條線路分組參訪考察,兩岸野保人士赴莊河實地考察黑琵保護基地;基層人士及臺青在大連市內參訪交流。大家以鷺為媒、同向而行,開啟了“遇見大連 心動無限”的精彩之旅。
臺灣嘉賓紛紛表示,通過這短短幾天的參訪考察、實地拍攝及歷史文化體驗,親身感受了濱城大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旋律,親眼見證了創(chuàng)新名城科技跳動的生機活力,全程收獲滿滿。此次來連的“首來族”臺青嘉賓表示,山海好好看,大連真浪漫——果真名不虛傳!希望有更多臺灣青年與他們一樣,來到大陸、走進大連,認識大連、融入大連,參與到兩岸融合發(fā)展進程之中。(中國臺灣網、大連市臺辦聯(lián)合報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