諾貝爾獎獲獎者面面觀:兩次獲諾貝爾獎的人

時間:2012-10-09 09:57   來源:新華網(wǎng)

  兩次獲諾貝爾獎的人

  從某種意義上講,一個人一生能獲一次諾貝爾獎就可謂功成名就,不虛度此生了。能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不悅絕無僅有,也可謂真正意義上的鳳毛麟角。

  這樣的“鳳毛麟角”全世界只有數(shù)得著的幾位:

  波蘭裔法國女物理學家、化學家居里夫人,因發(fā)現(xiàn)放射性物質(zhì)和發(fā)現(xiàn)并提煉出鐳和釙榮獲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和1911年的化學獎。

  美國物理學家巴丁因發(fā)明世界上第一支晶體管和提出超導微觀理論分獲1956和197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。

  美國化學家鮑林因為將量子力學應用于化學領(lǐng)域并闡明了化學鍵的本質(zhì)、并致力于核武器的國際控制并發(fā)起反對核實驗運動而榮獲1954年的化學獎和1962年的和平獎。

  英國生物化學家桑格由于發(fā)現(xiàn)胰島素分子結(jié)構(gòu)和確定核酸的堿基排列順序及結(jié)構(gòu)而分獲1958和1980年的諾貝爾化學獎。

  獲諾貝爾獎的夫婦

  獲190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法國科學家皮埃爾居里和瑪麗居里夫婦。

  獲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法國科學家約里奧居里夫婦。

  獲1947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(yī)學獎的科里夫婦。

  獲諾貝爾獎的父子

  共同榮獲19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布拉格父子。

  分別榮獲1906年和193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湯姆遜父子。

  分別榮獲1929年和1970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(yī)學獎的奧伊勒父子。

  分別榮獲1922年和197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玻爾父子。

  分別榮獲1924年和198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西格巴恩父子。

  獲諾貝爾科學獎的華裔科學家

  榮獲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、李政道。

  榮獲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丁肇中。

  榮獲1986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李遠哲。

  榮獲199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朱棣文。

  榮獲199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崔琦。

  榮獲2008諾貝爾化學獎的錢永健。

  榮獲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高錕。

  諾貝爾科學獎女性獲得者

  瑪麗·居里:1903年、1911年分別獲諾貝爾物理學獎、化學獎。

  伊倫·約里奧·居里:1935年獲諾貝爾化學獎。

  柯里:1947年獲諾貝爾生理學/醫(yī)學獎。

  梅耶:1963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。

  霍奇金:1964年獲諾貝爾化學獎。

  雅洛:1977年獲諾貝爾生理學/醫(yī)學獎。

  麥克林托克:1983年獲諾貝爾生理學/醫(yī)學獎。

  萊維·蒙塔爾奇尼:1986年獲諾貝爾生理學/醫(yī)學獎。

  埃利昂:1988年獲諾貝爾生理學/醫(yī)學獎。

  努斯萊因·芙爾哈德:1995年獲諾貝爾生理學/醫(yī)學獎。

  伊麗莎白·布萊克本:2009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(yī)學獎。

  卡蘿爾·格雷德:2009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(yī)學獎。

  阿達·約納特:2009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。

  埃莉諾·奧斯特羅姆:2009年獲得諾貝爾經(jīng)濟學獎

  埃倫·約翰遜-瑟利夫、萊伊曼·古博韋和塔瓦庫勒·卡曼三位女性:2011年獲諾貝爾和平獎。

編輯:張潔

相關(guān)新聞

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