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薦標簽:兩會領導人商談 | 經貿文化論壇 | 直擊海峽論壇 | 建黨91周年
您的位置:中國臺灣網  >   新聞中心  >   兩岸  >   正文

大陸游客在臺屢有傷亡:有天災 也有人禍

2013年09月26日 08:03 來源:人民日報 字號:       轉發(fā) 打印

  原標題:為何受傷的又是陸客(觀滄海)

  中秋佳節(jié),不想傳出大陸游客在臺灣遇難的消息——寧波母女二人19日在太魯閣風景區(qū)被落石砸中,3歲女兒搶救不治,母親則面部受傷?吹竭@個消息,第一反應是受傷的怎么又是陸客?

  近年來,大陸游客在臺灣遭遇不幸的事件不少,大事故有蘇花高速公路陸客團游覽車落崖,小事故有陸客在臺北故宮摔下平臺。一方面,不得不承認,大陸赴臺游客逐年增加,去年游客近200萬人次,今年1至7月已超過130萬人次赴臺;鶖(shù)越大,風險幾率越大。以事故發(fā)生地看,阿里山風景區(qū)較多,因為這里是絕大多數(shù)陸客必選之地。

  另一方面,任何事故原因都可分為天災和人禍。有純粹天災,也有純粹人禍,不過,很多情況下,天災與人禍并存。天災有其偶然,較難避免;人禍則暗藏必然,需戒慎恐懼,多加防范。以此次事件來看,太魯閣燕子口向來是落石多發(fā)之地,此前也發(fā)生過落石砸傷游客的事件。但是,無限風光在險峰,燕子口風光獨特,游客欲罷不能。景區(qū)為游客配備了安全帽,算是增加一重保護。此次事故,看起來僅有安全帽是不夠的。最近連日大雨,山體脆弱,落石更多。因此,臺灣相關部門需總結教訓,對于燕子口這樣的景區(qū),特殊天候時,拿出更為有效的應對之策。

  愉快的旅行,是游客與景區(qū)的雙贏;而愉快的旅行,安全是第一前提。從2008年7月開放大陸民眾赴臺旅游以來,的確看到了市場秩序不斷調整,包括團體游中對大巴車車況的監(jiān)督,防止司機疲勞駕駛的相關規(guī)定,乃至游客健康保險等都有優(yōu)化。但安全追求沒有最好,只有更好。哪怕是十萬分之幾的合理范圍內,落在個人身上,也是百分百的家庭悲劇。所以,唯有對旅游監(jiān)管部門提出更高要求,時時警惕,至少做到同樣悲劇不重演。

  當然,游客個人也要注意安全,這聽起來像是廢話,但是有些事故的確不可思議。譬如,今年4月一陸客在臺北故宮二樓平臺自一米高的欄桿上跌落,一種說法是陸客因拍照失去重心。這是本可以避免的。隨著赴臺個人游客增加——今年1至7月,大陸民眾赴臺個人游已經達到25.9萬人次,團體式事故風險大大降低。此時,大陸同胞水銀瀉地式深入臺灣,更需要注意自身安全。

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

:
    關于我們 | 本網動態(tài) | 轉載申請 | 投稿郵箱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版權申明 | 法律顧問
   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
    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0107219號
   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