推薦標簽:兩會領導人商談 | 經(jīng)貿文化論壇 | 直擊海峽論壇 | 建黨91周年
您的位置:中國臺灣網(wǎng)  >   新聞中心  >   要聞  >   正文

北大清華招生怪象:家長坐地起價要獎學金

2015年07月01日 08:48:00 來源:華西都市報 字號:       轉發(fā) 打印

  【對話招生教師】

  “招生戰(zhàn)”已持續(xù)多年

  經(jīng)濟欠發(fā)達地區(qū)爭搶最激烈

  記者:學校方面對招生工作有具體的目標要求嗎?

  王飛:北大這邊沒有,我們更多是出于老師們自己的一種責任感,希望為學校招來最優(yōu)秀的學生。清華那邊,壓力可能要大一些。

  記者:清華大學的壓力來自哪里?

  王飛:這和兩所學校的風格有關,歷來清華大學在人們眼中的印象就是嚴謹、樸素,而北大則是民主、自由,對于18歲的孩子來說,北大的風格可能更有吸引力。私下我在和清華招生組的朋友溝通時,他們也說過,如果不采取一些競爭手段,一大部分高分考生可能就直接選擇北大了。

  記者:這也導致了兩校如今在招生時非常激烈的競爭?

  王飛:對,這種競爭實際上已經(jīng)持續(xù)多年了,只不過之前因為清華將部分高分考生隔絕的做法讓我們很被動,今年我們也提早做了些準備,才出現(xiàn)了兩校招生組在考生那里“撞車”的情況,讓這種競爭被曝光出來。

  記者:兩校在各地的招生目標是什么?

  王飛:就是最優(yōu)秀的學生,這也是國家給我們這兩所學校的定位。兩所學校的目標都是高分考生,目前情況下,通過高考的分數(shù)篩選人才也是最公平的方式。

  記者:吸引高分考生的方式有哪些?

  王飛:獎學金和專業(yè)上的選擇,其中獎學金的數(shù)額學校是有要求的,清華在這方面,數(shù)額要比我們高出不少。

  記者:這種方式確實會起到作用嗎?

  王飛:對于一些家庭相對困難的考生,這確實是有效果的,家長也會有這方面的考慮。另外還有一些外在因素,則來自考生的中學,這涉及這些中學和清華、北大兩所學校的合作。

  記者:每個地區(qū)都會有對高分考生激烈的競爭嗎?

  王飛:類似北京、上海和南方一些經(jīng)濟發(fā)達地區(qū)都不會出現(xiàn),比如北京今年的文理頭名都報考了北大,但我們之間一點接觸都沒有過。這些地方的考生通常家庭條件不錯,成長的氛圍也導致他們有較強的自主意識,那些所謂的拼搶手段對他們并沒有作用。激烈的競爭,主要還是出現(xiàn)在一些經(jīng)濟欠發(fā)達的地區(qū)。

  記者:這是種暫時難以改變的大氛圍?

  王飛:對,教育資源和經(jīng)濟發(fā)展的不平均,是一定的原因。

  記者:那具體的兩校的招生工作,有沒有什么避免過分競爭的辦法,比如達成一種默契?

  王飛:其實是可以的,兩所學校的目標都是保持一個高分數(shù)段。差個幾分,學生并沒有什么差別。分數(shù)線上的競爭,更多是為了滿足社會大眾的眼光。

  兩所學校雖然在招生時不會溝通,但都知道對方已經(jīng)和哪些高分考生談妥。大家完全可以坐下來,商討一個各自都滿意、相差不多的錄取方案?梢坏┯幸环较雺簩Ψ揭活^,這種默契就會被打破。

  記者:尖子生們到了大學校園里,會受到之前錄取激烈爭搶的影響嗎?

  王飛:不會,就我所知,他們的光環(huán)會在學校里很快消失,有些頭名甚至會拿這個身份“自黑”。可以說,兩所學校的學風都很好,完全與招生時的這種狀態(tài)不同。

  記者:如今,兩所學校的激烈競爭被曝光出來,你認為明年還會有類似的情況出現(xiàn)嗎?

  王飛:現(xiàn)今的情況,這種競爭會一直持續(xù),即使有政府部門的干預,這種競爭只會變得更加隱蔽。

  記者:你寫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?

  王飛:我覺得學校方面看見了,并不會有太大觸動或改變。我更多是寫給未來的考生和家長的,希望他們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,也希望我們的教育不要變得這么瘋狂。

  據(jù)《法制晚報》、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等

相關閱讀:

[ 責任編輯:郭碧娟 ]

原稿件標題:

原稿件標題URL:

原稿件作者:

轉載編輯:郭碧娟

原稿件來源:華西都市報

:
關于我們 | 本網(wǎng)動態(tài) | 轉載申請 | 投稿郵箱 | 聯(lián)系我們 | 版權申明 | 法律顧問
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(wǎng)安備110102003391
網(wǎng)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0107219號
中國臺灣網(wǎng)版權所有